基本資料

名稱:弘仁醫院

開業年代:1931

執業人:方輝龍醫師、方士祁醫師

地址:嘉義市忠義街101號

 

醫館故事

外觀簡單樸素、座落在西市場周邊的弘仁診所,是一間開業歷史近九十年的老醫館。最初是由前嘉義市長方輝龍醫師於1931年開設弘仁醫院,後來交由其子方士祁醫師接手經營,至今仍然開業中。

事實上方家早在百年以前就已落腳此處,最早可回溯到方輝龍醫師的父親方展玉,其在清代時即遷居至西門外的現址居住,並創設「慎修書房」傳道授業、宣揚漢文化。

方輝龍出生於1898年,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(1918年)之後,仍持續精進其醫術;1930年獲得台灣醫學得業士認定考試合格,1931年自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畢業。據方家所提供的資料,方輝龍醫師於1931年開始執業服務,早期開業時會有往診之服務,且醫院裡的診療與開藥等大小事幾乎都由醫師一手包辦。

因出身書香世家,方輝龍醫師熱心倡導詩文發展,曾與王甘棠、黃水文等人共組「尋鷗吟社」(1919年創立,1923年更名為鷗社),文人雅士齊聚擊缽吟詩。除此之外,因深受父親積極推動公眾事務的影響,方輝龍醫師在戰後初期積極參政,馳騁政壇20年,前後陸續當選為市民代表、代表會主席及市長(1964年至1968年)。

方輝龍醫師晚年將醫館交由其子方士祁接業。方士祁醫師於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後,曾於省立嘉義醫院擔任過內科主治醫師、內科主任、放射科主任;1974年方士祁從省立嘉義醫院辭職,回家接業經營「弘仁診所」。至今為止,方士祁醫師雖然高齡八十多歲,仍有提供診療服務。

而醫院所在的位置,位於日治時期西門外353番地,面朝今天老字號眾多的中正路。1906年(明治36年)嘉義大地震,災後日本政府加速推動「市街改正」,新闢網格狀道路,使得家族土地能夠新建起三角窗店面。根據方士祁醫師的描述,臨街建有木造二層樓的建築物,而方輝龍醫師便是在此處開設最早的弘仁醫院。

二次世界大戰嘉義遭受轟炸,市區夷為平地。戰後隔年,方家出售中正路轉角的土地,改由忠義街出入,並重建一排木造平房。木造診間至今猶存,屋簷以托架支撐,牆面覆蓋雨淋板,延續日本時代的木結構建築技術。診間山牆面為入口,深三間,第一間看診,後方為病房。三間房間皆有門相通,又各自開門通往側邊巷路,並開長窗,通風採光良好。前棟尚未興建時,從街邊門口,須走進庭園再掛號看診。

1970年代,木造診間前方新建三層樓的水泥樓房,外觀貼棕黃色小口磁磚,簡單樸素。臨街面約1.5間店面寬,一間為醫院空間,半間為巷路。一樓為L型轉折的縱深平面,配合診所動線規劃更完整舒適的藥局、候診,及診療空間,木造診間則轉作病房及儲藏室。水泥樓房二樓以上為居住空間。 隨著家族人口增加,木造診間後方又建起後棟住宅庭院,氣氛宜人,曾做里民大會開會場所,也是舉辦地方藝文社群、詩書文化交流的地方。由忠義街沿著巷路,不同時代的建築物結合為一組結合醫療執業、家族居住與社會公益的仕紳醫館。

 

懷舊寫真

戰後重建之木造診間的大門。 (照片提供:方士祁醫師)

戰後初期改由忠義街出入醫院。 (照片提供:方士祁醫師)

嘉義縣第一屆詩人聯吟大會合照。 (照片提供:方士祁醫師)

右為甫卸任的嘉義市長方輝龍醫師,左為新任嘉義市長許世賢醫師。 (照片提供:方士祁醫師)

慶祝1970年新蓋建築落成,友人所贈送之匾額。 (路款豪攝影)

通往後棟住宅庭院的巷路,右側為戰後重建之木造診間。 (羅嘉華攝影)